白蕉海鲈如何摇身一变为“国字号”?

要论珠海斗门的名片,就不得不提到一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鱼——白蕉海鲈。细数众多的水产养殖品种,备受各界共同关注的甚少,白蕉海鲈,就是其中的一个。

2017年12月,农业部公示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,“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”名列其中,成为首批中国“特优区”,并且是广东省的唯一上榜者。

白蕉镇是“中国海鲈之乡”,也是广东省特色养殖小镇。白蕉海鲈作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保护产品,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慕名前来的人。这里养殖的海鲈质量好、产量高,畅销国内外,其不仅肉质饱满厚实、味道鲜美,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可谓从头到尾都是“宝物”。

两条有故事的海鲈鱼

斗门白蕉成为“海鲈之乡”有一个小故事:1976年,白蕉镇有位渔民在磨刀门海域捕获了一条54公斤的白花巨鲈,当时卖得100多元。1991年,另一对渔民夫妇又在此捕获一条长2.1米,重74公斤的白花巨鲈,当即便运往香港市场,以每公斤90元价格出售,共卖得人民币6660元。当时,被民间盛传为“六六大顺”的一段佳话。

两条“海鲈王”的出现,仿佛预示着白蕉将来会成为远近闻名的海鲈盛产区。

环境好,水好,养的海鲈自然十分肥美。白蕉镇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,西江水系多条泾流在这里与海水交汇,形成独特的咸、淡水地带。上游冲来的大量有机物在这里淤集,加上气候温暖、风浪平静,十分适宜水生物的繁衍与生长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斗门丰富的物产,加之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,使这里形成了水产种类丰富的渔业养殖场,成就了闻名遐迩的“白蕉海鲈”。

据白蕉镇的人回忆,斗门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鲈,经过多年的发展,以白蕉镇为主的海鲈养殖区逐渐发展壮大。2009年,“白蕉海鲈”商标成功注册,并成为全市首个“国家地理标志”保护产品。2011年,白蕉镇获授“中国海鲈之乡”称号。

如今,海鲈已经成为了斗门的一大文化符号。

为了更好地推广“白蕉海鲈”,斗门还在2017年底举办了“白蕉海鲈”旅游文化节。作为吉祥物的原型,可爱的白蕉海鲈身着传统疍家服饰,展现了白蕉人朴实、谦和的一面。在文化节上,游客们不仅有机会品尝到海鲈盛宴,还能欣赏到水上婚嫁、鱼灯虾灯巡演、沙田民歌、海鲈鱼拓等传统民俗风情巡演。在当地传统文化的熏陶下,许多人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和爱上了白蕉海鲈鱼。

可以说,如今来到珠海白蕉的人就会想到海鲈这条鱼,吃这条鱼的时候,便能联想到这里的人和故事。

Tips:怎样才能成为“特优区”?

“特优区”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简称,是指具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,产出农产品品质优良、特色鲜明,拥有较好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、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聚集区。